岩画是石上的史诗,砚台是石上的驿站,这两块石头的相遇,恰是嘉峪关大地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接力,让黑山的魂魄,在凿痕与墨香中生生不息。为了让青少年在这个暑期近距离触摸这份独特的文化印记,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以“寻迹长城文化,雕琢砚台匠心”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暑期主题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青少年在“寻迹”中读懂岩画与石砚交织的历史故事,在“雕琢”中传承精益求精的手工技艺,让长城脚下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
活动首先由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向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详细介绍了黑山岩画的演变历程,以及嘉峪石砚的历史传承。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嘉峪石砚的文化价值、传统笔墨技艺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深的认识。
展开剩余64%接下来,活动进入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质地细腻、硬度适中的石块,并用铅笔在石材表面画出砚台的大致形状,确定砚堂和砚池的位置,设计独属于自己的砚台。初步形态设计完成后,先用粗砂纸打磨石材表面,去除棱角和杂质,使砚堂区域平整。后换细砂纸反复打磨,直至表面光滑。考虑到简单储墨问题,老师还指导孩子们在砚堂边缘用砂纸打磨出一个坡度平缓的小凹陷方便使用。最后整体检查砚台形状,用细砂纸打磨边缘和砚池,去除毛刺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手感顺滑,晾干后即可使用。整个过程无需复杂工具,重点在于打磨的耐心,通过亲手制作简易嘉峪石砚,让孩子们掌握基础制砚技巧,培养手工实践能力和耐心专注力。
此次活动将嘉峪关黑山岩画与石砚制作相联结,帮助孩子们深化对本地文化的感知与认同,进一步激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嘉峪关地区特色文化为载体,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了解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这一地方传统技艺的保护意识,助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与延续。
发布于:北京市睿迎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